河北華都藥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冀ICP備18000829號-1 電話:0312-3560020 郵箱:188389572@qq.com 網址:www.zssry.com 地址:河北省安國市河西村幸福街6號
中藥炮制品的質量與優劣如何分辨?
中藥炮制品的質量與優劣識別主要有以下幾個要點。
(1)凈度檢查
中藥炮制品中應無泥砂、蟲屎、非藥用部位或其他異物
(2)蟲蛀、發霉、腐爛檢查
中藥炮制品不應有蟲蛀品、發霉品、腐爛品。
(3)氣味檢查
中藥炮制品的氣味與臨床療效有密切關系,如酒炙品應有酒香味,醋炙品應有醋香味,炒焦品應具焦香氣味等。各種炮制品均具有特定的氣味,氣味變淡薄或消失者,不能久貯或再用。
(4)色澤檢查
各種炮制品均具有固有的色澤。若炮制品受熱、受潮、見光或存放時間太長,均能破壞原有色澤,外觀改變,這也是炮制品內在質量變化的標志;應根據情況及時使用或進行處理。
(5)含水量檢查
一般動、植物藥材的炮制品,其含水量在8%--12%??刂坪?,可防其發霉變質,又可確保處方用量的準確性。
(6)中藥飲片類型及規格檢查
中藥飲片的類型很多,主要有片、絲、段、節、塊等;藥材的質地、形態及炮制加工等的要求不同,其規格標準又不一樣,現分以下幾種情況介紹:
1、質地堅硬、致密的藥材切制的飲片類型及規格:如質地堅硬致密的木通、白芍、烏藥等應切制成片型片,其厚應是1--2MM,不屬于此片型及規格應視為不符合要求。
2、質地松泡、粉性大的藥材切制的飲片類型及規格:如山藥、茯苓、甘草、沙參等,應切制成片型片,其片厚應在2--4MM,不屬于此片型及規格應視為不符合要求。
3、體形細長、質地松泡的藥材切制的飲片類型及規格:如白茅根、荊芥、麻黃、益母草等應切制成節、段型飲片,節、段長應為10--15MM,不屬此片型及規格者,應視為不符合要求。
4、皮類及寬大的葉類藥材切制的飲片類型及規格:如陳皮、黃柏、荷葉、枇杷葉等,應切制成絲片,寬2--3MM的細絲片或寬5--10MM的寬絲片。凡不屬此片型及規格者均屬不符合要求。
(7)中藥炒制品的識別
中藥經炒制后發生了形態、顏色、氣味變化;根據藥物、臨床要求的不同及火候標準要求的不同,藥物經炒制后可從以下諸方面去識別其優劣:
1、小種子(小果實)類藥物多采用清炒、炒黃法炮制:如白芥子、蘇子、萊菔子、葶藶子等,經炒制后,其色變黃或加深,具香氣味,形體鼓起或炸裂有聲。
2、種仁類藥物經炒制的識別:如蓮子、薏苡仁、芡實等。蓮子肉炒后表面色澤加深,內面深黃色,表面略有焦斑且具香氣。薏苡仁炒后呈黃色,不炸裂,具香氣,略帶焦斑。
3、藥物炒焦的識別:藥物炒焦主要觀察藥物表面的顏色,是否焦褐色或焦黃色,有無焦香氣味。如山楂炒焦后,外面呈焦褐色,內面為焦黃色;麥芽炒焦,谷芽炒焦,神曲炒焦,均看是否呈焦黃色,具不具焦香氣味來判斷。
4、土炒藥物的識別:藥物用土炒后,其表面掛滿一層細土粉,呈土色,并透出土香氣味。如白術、山藥經土炒后即如此。
(8)中藥炭藥的識別
中藥炭藥主要用于止血,制炭藥炭一是炒炭,二是煅炭。
1、炒制的炭藥:一般為外焦黑、內焦黃或黑褐色,其味為微苦澀、苦酸。如草類的荊芥炭,外為黑褐色,味澀,香氣減弱。葉類的側柏炭,外為焦褐色,內為焦黃色,具光澤,有焦香氣,味苦澀。根類的地榆炭,外為焦黑色,內為焦褐色,味苦澀。皮類的牡丹皮炭,呈黑褐色,味澀。
2、煅制的炭藥:煅制炭一般具三個特點:色黑具光澤,質輕松易碎,氣味較炒炭濃厚;如煅制的燈心炭,呈黑褐色,具光澤,質輕易碎。血余炭呈烏黑色而光亮,質輕松呈蜂窩狀,捻之易碎,具臭氣味苦。再如荷葉炭呈焦褐色,苦澀,一般味更濃。
(9)炙制中藥的識別
炙制是指藥物加入定量液體輔料拌炒,使輔料滲入藥物組織內部的炮制方法。根據輔料的不同,其識別要點如下:
1、酒炙藥物的識別:藥物經酒炙制后,一般顏色較生藥加深,且具酒香氣,如酒炙黃連、酒炙大黃、酒炙當歸等均如此。
2、醋炙藥物的識別:藥物經醋炙制后,一般顏色加深且具醋氣,如醋炙延胡索、醋制香附、醋柴胡等均如此。
3、鹽炙藥物的識別:藥物經鹽水炙制后,顏色稍加深,偶有焦斑,略具咸味。如鹽炙知母,其色加深呈老黃色,偶見焦斑,味微咸;鹽炙車前子,色加深呈黑褐色,味微咸;鹽炙杜仲,色為焦黑色,膠絲減少易斷,略有咸味。
4、蜜炙藥物的識別:藥物經蜜炙制后,顏色加深,略帶粘性,味轉甜,而具蜜香氣。如蜜炙甘草,色加深呈老黃色(又稱金黃色),稍具粘性,味甜具香氣;蜜炙黃芪,色呈深黃色,略具粘性,味甜;蜜炙枇杷葉,色為棕黃色,略具粘性,味甜,具蜜香氣。
(10)蒸制中藥的識別
藥物經蒸制后,發生了這樣或那樣的變化,應根據藥物與加工變化程度的不同來識別炮制品是否符合要求。如黃芩經蒸制后,利于加工成飲片供調配制劑使用。為確定處理是否恰當,可取少許飲片放入冷水中浸泡。若冷水變成綠色,說明黃芩甙水解,飲片不符合要求。又如蒸制熟地黃,熟地黃的標準是烏黑色而具光澤(亮),質地應滋潤柔軟,味甘甜而氣香,不符此標準,則視為不合格。蒸制黃精,應是外表黑色,內為深褐色,質地柔軟而味微甜。若口嘗麻舌,服用刺激咽喉者為不合格。
(11)煮制中藥的識別
中藥運用煮制加工處理,主要為降低毒副作用,改變藥物性能,以利內服。如川烏、草烏,白附子之類,毒性劇烈,生藥只外用,不供內服,故采取煮制;如煮制川烏,是為使毒劇成分的烏頭堿,在長時期加水加熱處理過程中水解成毒性很微小(弱)的烏頭胺而達到解毒;判斷是否達到炮制標準,觀其色,應外為黑褐色,內為灰黑色,味淡而不麻舌。識別草烏的炮制標準與方法,基本同川烏,包外黑而內黃黑色,味淡而不麻舌。
(12)水飛藥物的識別
藥物采用水飛,是為了利于外用與內服;藥物經水飛法處理后,是否符合水飛的質量標準,可用手捻、口嘗、溶解方法加以確定。如水飛的朱砂、雄黃滑石粉、爐甘石粉等,手捻有細膩感,口嘗對舌無粗糙物的刺激感,加水溶解,攪拌成懸浮液,放置久久不下沉澄清者為合格。
新聞中心